有你们兄妹,我家岂能出一个童生。”
有村民满面红光,冲陌锦初几人不停抱拳作揖。
以前能填饱肚子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奢望。
可是现在,家里也有童生了。
此次考童生的孩子最大的有十五岁,虽小的就是八岁的锦文锦武了。
不管年纪大小,只要能考上童生,那就算是一只脚踏进了读书人的大门。
以后再考取秀才,举人,进士,那家里的祖先估计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哈哈,就是啊。
大家能过上现在这么富足的生活,家里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出息,可不就是陌家兄妹给大家带来的吗?
他们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以后无论是什么事,我家都会一直听陌家人的话的。”
“我家也是。”
“我家也不例外.......”
大家围着陌锦初几人就是一阵感激。
陌锦松笑着道:“大家不必如此说。
也是这些孩子自己争气,我们以及夫子的那些努力才没有白费。
学识一途全凭孩子们自己的自觉性与悟性,硬逼着去学是没有什么成就的。”
村里好几个孩子大人拿着柳条硬逼着进了学堂。
可没有三天半,那几个孩子不是在学堂里睡觉就是坐在下面偷吃东西或是交头接耳与身边人说话。
不但影响学堂秩序,还影响他人的专注力。
所以,李夫子也就找了村民给劝退了。
实在是不想学,别人再怎么比逼迫那也是没有丝毫效果的。
不像陌家的这两个孩子,不用夫子说,什么时候该背诵,什么时候该练字,什么时候要去做其他的事情,他们都给自己制定了很好的计划。
而且听夫子讲学时他们的专注力也很集中,学不好才怪了。
其实建学堂初期,陌锦初还准备建女学来的。
只是村里人都愚昧惯了,认为女孩子没必要进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