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生的,1979年在震旦就读,1991年回京大任教。
而他学术成果产出最多的大阶段,就是1990年到2010年,也就是博士毕业后的这20年,是一个学者产量最高的阶段。
甚至更具体的来说,1992年到2002年这10年,是陈大跃出核心成果的阶段。
如果京大数院没法在未来几年内把这些“不归的黄金一代”招揽回国,那就是真正地为国外高校培养了顶级人才。
所有的成果将会落在国外。
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刺向华夏的利剑。
像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还稍微好一点,如果是物理学家.
曾经华夏的困境,不就是顶尖人才的不足么?
哪怕是搁着电话。
许青山都能感受到陈大跃心头的那种压抑和难受。
难道京大华清愿意被世人称为“专门为国外培养人才的学校”么?
没人愿意。
但这在眼下国内环境来看,似乎是一个死局。
哪怕是华清京大,也无法给最顶尖的人才提供足够的环境和待遇,那是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塑形的。
更何况,学术环境又有许许多多方面的影响。
基础学科更是如此。
除非
“老陈!”
随着两人的电话越来越沉闷,许青山突然出声大声地喊道。
“碰嚓乒乓.”
电话那边传来了手忙脚乱的声响,动静不小。
“你小子干嘛突然吓人啊?”
陈大跃捡起来电话,无语地说道。
“又叫我老陈,没大没小的!”
“老陈。”
许青山又喊了一声。
“干嘛?”
陈大跃心情不好,没好气地应道。
“不管他们回不回来,我们尽力就好。”
许青山说道。
“而且,放心,你还有我呢。”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