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嘉宾也觉得很有趣。
......
姜汶笑道。
“虽然故事的基调是常见的,但是这名选手的小创新很不错。”
“他没有用争吵、抗争、说服这样的固有流程,去让主角打破眼前的困境。”
“而是直接写死了主角父亲。”
“嗯,有点意思。”
......
姜汶对这段设计点了个赞。
能想到这种别开生面的剧情推动方式。
可见111号选手还是有想法的。
......
不过。
这并不代表姜汶就看好了方源。
想要让这个故事脱颖而出。
仅仅凭这是不够的。
如果接下来的故事。
他依然还是那套经典的好莱坞流程创作下去。
最多只能说合格。
还当不上‘优秀’二字。
更别提‘惊艳’。
那么。
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
姜汶很好奇。
......
【父亲的去世,让希特勒在绘画道路上的阻力消失了。】
【在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他连高中都没有读完就辍学回家。】
【他白天画画,晚上就去剧院看戏。】
【整天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直到17岁那年,他决定去维也纳报考艺术学院。】
【1906年,当他告别故乡、奔向首都时,他不会想到,维也纳将会改变一切。】
......
写到这里。
方源停下了。
他看着电脑屏幕。
思绪仿佛也飘回到了1906年的维也纳。
开始思考如何去讲述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故事。
......
要如何表达呢?
假如将这一段的剧情拍摄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