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日益扩张的军事实力,希特勒信心倍增。】
【他将目光瞄向了下一个地区——莱茵兰。】
...
【什么是莱茵兰呢?】
【《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中规定,德意志不得在莱茵河西岸以及东岸50公里的领土上派驻军队、修筑工事。】
【这就是著名的莱茵兰非军事区。】
【莱茵兰是法兰西与德意志的交壤之处。】
【在其东北部,是德意志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地理意义十分重大。】
【法兰西人坚持将这片区域划为非军事区,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法德之间如果再生战事,法军可以轻易的攻入德意志境内,直取德意志的工业中心,让战争在德意志的领土上进行。】
【而倘若德意志要东进扩张,向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发起进攻,法兰西与各国都签订了互助条约,可以从德意志的背后给予致命一击。】
......
【可以说,莱茵兰一日不设防,悬在希特勒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一日不会消失。】
【希特勒清楚的意识到,如果德意志想要在扩军备战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那么莱茵兰地区就必须重新军事化。】
【原本,在两大合约的限制下,希特勒是没有一点机会撬动这一障碍的。】
【然而到了1936年,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
【首先,意呆利对德意志的态度开始暧昧了起来。】
【虽然两国在奥地利问题上还存在矛盾,甚至意呆利还站在英法一边,与他们共同遏制希特勒的野心。】
【然而到了1935年,在墨索里尼入侵阿比尼西亚之后,英吉利直接以国际联盟的名义对意呆利进行制裁。】
【两国的关系迅速降至冰点。】
【此时,德意志虽然保持了名义上的中立,但却对意呆利进行了大量援助。】
【一面是英吉利的制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