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把一小块硝石拿到厨房里,再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盆冰块了。
众人惊呆了,这是变得什么戏法。
直问李沫是怎么做到的,李沫可不打算说出来,这个时代的冰可值钱了,等忙完烧烤的事,就去卖冰,松江县没有人要,就卖到府城,省城去,其它县去总会有人买的。
明天中午可以拿到烧烤架,那就后天晚上开张。
趁着这两天还没开张她得把烧烤的技术交给其他人来做,做为总负责人的总不能天天守着摊子给人烧烤,烟熏火燎的日子不是她想要的,人容易老,这么细腻的皮肤就得好好保养,况且她还是一个地方官,她的本职不是烧烤。
烧烤需要大量的竹签,李沫将削竹签这件事儿交给师爷去负责,他爱找谁就找谁,削竹签在哪里都能做,找个马扎坐下来,削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只要不日夜低头劳作,就累不着人。
李沫想好了,烧烤最多只做两个月,之后想办法把它转让出去,她是父母官,要带动全县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二天一大清早,带着一众衙役出门采购,每买好一样就由一个人负责送回后院。
这个时代没有专门供应鸡腿鸡翅之类的,你要买就得买一整只,而且还是不包杀的,也就是说你买鸡,买的是一只活生生的鸡,回到家后你还得自己动手烧水、拔毛、开膛破肚,清理内脏。
李沫站在一家卖鸡的档口,皱着眉看着前面的鸡笼。
老板看着一堆人站在自己的档口前,也不说话,有点被吓到了,心里忐忑不安,想问又不敢问,他每个月都有准时交税呀,难道县令大人还嫌不够,要来加收税金?
还让不让人活呀,松江县本就很穷,平时买鸡的人就很少,他起早贪黑辛苦经营这个档口,也只是勉强维护生计而已。
就这一会儿的时间,老板已经联想到了许多。
要是李沫知道他的想法,肯定要给他发个牌匾,人才呀,脑洞大开。
李沫想了一会儿,终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