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字的,一个家庭供不起几个读书人。
衙门太穷了,想贪点墨都不可能,而且师爷也是个死脑筋的,叫他贪污还不敢呢。
当然只是针对现在而言,万一哪天,衙门真的有钱了,或许有人送来了糖衣炮弹,他是否还能坚持初心,那就不得而知。
李沫:“师爷,我记得你家是开杂货铺的,平时去哪进货?”
师爷:“基本上都是在县城里进货,所以赚不了几个钱。”
县城的批发商去其他地方进货回县城卖,赚的就是差价,师爷从县城的批发商那里进货,其他人也是一样,所以根本就没有优势。
县城的批发商,李沫也去拜访过,他们有经营米面粮油类的,有蜡烛笔墨纸砚类的,等等。
所以没有看得上李沫推荐的红薯莲藕水果之类的,不是说看不上当地的水果,而是纯粹觉得不好吃,再加上消费水平摆在眼前,也不敢进货。
李沫:“那你有没有想过在省城进货回去卖呢?”
师爷:“是有想过,但是不实际,一是每次进货的数量太小,不划算,二是路途有点远,一来一回就要一整天的时间,家里有车的还好,没车的还得请车,请车又是一笔费用。”
有条件的商贩都有自己的车,不管是进货还是送货,有自己的人手,但是这对于部份商贩而言,就像师爷家这种小商贩,小店铺的,基本没有车没有人,都是自己家人,压根请不起这么多人手。
李沫:“你说,我们搞一个运输队,往返县城和省城之间,赚的就是一个跑腿费,你们觉得怎么样?我们暂且叫做物流公司。”
“还有就是由于松江县的人想要来省城,自己家里又没有车,走路都要半天时间,晚上还要赶着回家,根本就没有时间好好逛街,更不用说把农里的农产品拿到省城卖。”
“我们组织一个牛车队或者马车队,专门往返县城和省城之间,让大家都有机会出个远门,你们觉得可能性有多大?”
两人不懂,齐涮涮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