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宋军大营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攻城方案。
攻城整体方案没什么出入,无非就是从正门强攻。
因为成都的地形极其复杂险峻,要想攻打其它城门还得绕很远的路,没个十天八天根本走不到,关键是有些路况简直难走之极,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有些陡峭路段战马和辎重根本无法通过。所以从东门进攻是唯一的选择。
主攻方向没有争议,但进攻的时间节大家有所分歧。
王全斌建议速战速决,现在就组织进攻,不给大蜀任何喘息机会!
而刘光义则建议夜间攻城!
王全斌的理由是,现在借着拿下奉节的余威一鼓作气进攻成都,会给成都造成巨大的压力,极有可能逼迫对方直接开城投降,即使不投降,此时大蜀王朝的各路援军劳师袭远,一时半会无法及时到达,即使到了也是疲兵之师,不足为惧,现在不打,就等于给了大蜀喘息的机会,到时候各路兵马陆续驰援成都,时间拖得越久,增援的敌军数量就会越多,大宋攻城的难度就会越大!
而刘光义主张夜晚进攻的理由有两点。
一是宋军一路征战数日不休,士兵的体能也已经消耗到了极限,不及时休整极大影响了战斗力!
二是率先杀到这里的都是骑兵和步兵,许多后勤部队和攻城重型武器比如三弓床弩和弩炮、投石机都还在后面,由于路况复杂,这些辎重预计到了晚间才能运到。
有了重型武器的加持,攻城效果才会事半而功倍!才会大幅降低宋军的伤亡!
刘光义说的很直白,蜀军的战斗力或许不行,但蜀军颇有特性,战斗越打下去越能激发他们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