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提出了质疑,有人则是沉默的继续等待。
随着深夜的降临,两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不是说今天有表演节目的吗?怎么还没出来?”
……
说什么乐坊头牌的曲子竟然是她作的。
“你也不看看现在才几点,身价好人这么早出来看节目?”
……
人们都在等,等待那个口出狂言的少女。
就这样吵吵闹闹的,大街上的人越聚越多。
话音刚落,悠扬的琴音便响了起来,和乐坊魏姑娘的演奏别无二致。
如果闭着眼睛,根本分辨不出来,正在演奏的,是魏姑娘还是眼前的这位面纱姑娘。
“是这支曲子不错,可是你怎么证明,这支曲子是你作的呢?”
“对啊,万一是你听过这支曲子,偷来的呢?”
大家开始议论纷纷,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面纱姑娘气定神闲,“是与不是,你们继续听下去便是。”
悠扬的琴声又继续响了起来。
这次的节凑突然变得快了许多,轻快的琴音也开始变得沉重。
莫名的让人有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
不一会曲子又变了,又开始变得欢快,听者的心情也跟着多云转晴。
最后琴声戛然而止,众人久久的没有回过神来。
之后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即便是专业的乐师,听完这首完整的曲子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支曲子加上后面的这半段,才真的算的上是完整的。
所以,这位姑娘说的极有可能是真的。
在文人圈里,最忌讳的便是抄袭。
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乐谱亦或是表演技法,都是极具个人特色的。
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抄袭别人的作品并且从事商业活动,简直就像偷了自己的孩子并把他打残放到街上乞讨一样。
“姑娘,既然这支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