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多的仗,抢更多的钱。
还是那句话,你确实能赢,你也一直再赢,但总有一天你会赢不了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国是能永远打胜仗的,打多了,国力就会逐渐消耗,最终就是会在各种隐患彻底爆炸之后走向毁灭。
毛奇他看的更远,能够遵循政治需求去打胜仗,这是许多欧洲将领做不到的。
但比起罗恩,毛奇的缺点就很明显了,如果敌人很坚挺,计划出现问题,毛奇就容易陷入焦虑,会担忧能不能打赢,继续打到底会不会影响后续的部署,思考的东西多了,就会变得很苦恼。
但这些缺点其实也不能算是缺点,这是人之常情,毕竟诸葛亮也不是总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总是会失误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完全跟着计划走,。
然后是外交天才俾斯麦,同样也是内政大师,一个极度现实主义和理性的政治家,绝对的爱国主义者。
她的起步是很低的,是走了奥古斯特的关系,从人才招聘市场一飞冲天的,一开始也不受别人待见,太年轻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她没有自己的帮手,她唯一的靠山就是奥古斯特。
就在这种大背景下,俾斯麦开始了她的奋斗,靠威逼利诱让议会闭嘴,靠着高超的外交技巧让大部分人都闭上了嘴巴。
缇娜让弱小的普鲁士在大国之间斡旋,最终抹平了实力上的差距。
弱国要是外交玩得好,也是能够得到逆风翻盘的机会的,这其实跟上面说的一样,要积攒小优势,转换为大优势,夹缝中生存就要学会骑墙。
揍丹麦的时候拉上奥地利,揍奥地利的时候跟法国交好,揍法国的时候跟沙俄交好,这都是战略的一部分,如果换威威一笑来坐这个位置,那大家现在都不知道在那个坟里待着了。
因为缇娜的外交干预,普鲁士永远都能有一群帮手,去群殴一个孤零零的敌人,还总能让其他国家觉得自己起飞有手就行。
但是老实说普鲁士的成功依旧是不可复制的,普鲁士的弱国外交跟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