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然是知道的。”
袁守城似乎面露回忆,良久,再度开口。
“说来话长啊!那都是贞观十三年的事了。”
“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
“那年,也是在长安此处,我自觉卦术通天,在长安摆起了摊。”
“那时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夫,名唤李定。”
“两人互相争执起山清还是水秀,那张稍觉得水更秀,而那李定则觉得山更清。”
“这两人,倒也是大才,竟引出无数诗文,互相比较诗才。”
“从《蝶恋花》讲至《鹧鸪天》,又从《天仙子》比到《西江月》,最后又说到那《临江仙》。”
“讨论半天他俩的诗才也没有分出个高下,两人惺惺相惜,谈论彼此。”
“最后那樵夫李定问了问那渔翁张稍,问他为什么每日钓鱼都有收获?可是有什么门路?”
“那渔翁与我是旧相识,此前他每日送我一尾金色鲤鱼,我便与他传了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传的那方位必有鱼上钩。”
“这渔翁见李定是知己,便告诉了他关于我传他方位的事。”
孙觉无闻言也是笑了笑,要是让后世的钓鱼佬知道,这袁守城肯定是要被供起来的。
说哪个方位有鱼,哪个方位就有,百发百中,例无虚发。
袁守城再说:“恰好他们谈论这时泾河水府有一个巡逻的夜叉精怪,听见了渔翁百钓百中的言论,急忙回到那水晶宫,与那泾河龙王回报。”
“那精怪危言耸听,说我传方位会导致鱼虾都被钓干,导致水族覆灭。”
“那泾河龙王得知之后甚怒,急得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来找我。”
“后来他变作一个白衣秀士,找到了我的位置。”
“那龙王有心报复,想要折了我的招牌,便想方设法刁难我。”
“他问我明日什么下雨?雨有多少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