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严嵩来说,这个军功他可要不可不要。
为啥?
他能在直庐立足,能独掌大权,靠的从不是什么声望,而是嘉靖帝的信任。
蒋庆之当朝举荐他随军,严嵩本想拒绝,可不经意却看到嘉靖帝嘴角微微翘起。
这是极为满意之意。
严嵩这才出班应承。
事后他和严世蕃分析过嘉靖帝的用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随着嘉靖帝走出西苑,各种革新措施也必将陆续出台。而士大夫们的反扑会格外凶猛。
当年王安石变法时同样得到了神宗的全力支持,但依旧惨败。
为何?
对手势大!
严世蕃甚至说:陛下坐视咱们父子拉拢人手,弄不好便是为了这个。
——严党势弱?那就多拉些人手。
去吧!只管出手,朕就当没看到。
这话当时就令严嵩出了一身冷汗。
是了。
嘉靖帝何等的聪慧,岂会不知老夫在拉拢人手?
那些弹章中也不时提及此事,可嘉靖帝却视而未见。
如今想来,便是嘉靖帝故意为之。
士大夫势大,那朕就扶持你严党一把。
制衡!
这两个字道尽了御下的所有手腕。
嘉靖帝把制衡的手段用的出神入化,终严嵩一生,哪怕权倾朝野,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是他严某人没野心,而是怕了。
他总觉得身后有人在盯着自己,那双眼睛中都是嘲弄之色,仿佛在逗弄他:哎!谋个反给朕看看。
他哪里敢啊!
后来严嵩父子倒台,严世蕃在流放半途逃回家中,嘉靖帝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想着善始善终放过严世蕃。可严世蕃自己作死,在家中大肆招揽人手,甚至准备和倭寇勾结……
这就犯了道爷的忌讳,最终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自家老父。
而蒋庆之举荐严嵩随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