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正百无聊赖之际,一听说有蹦蹦戏可看,全都瞪起了眼睛。
此时的西厢房里,唱包头的(男扮女装)已经打扮起来,描眉画眼、略施粉黛。
一般来说,唱蹦蹦戏的很少有女人,女角儿都是由眉清目秀、唱功极佳的年轻男子来代替。
拉弦的也开始调音试曲,甩开嗓子,小曲小帽儿先唱起来。
“咿呼嗨,呀呼嗨,咿呼呀呼嗨呼嗨——”
蹦蹦戏,后来被人称为二人转,登场就俩人,一男一女,却能演好几个角色。
在东北,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在那个缺少娱乐的年代,唱蹦蹦戏的艺人,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后世的什么明星、歌手。
这要是逢年过节,哪个村儿请来唱戏班子唱蹦蹦戏,十里八乡的人都能赶过去听戏,那真叫一个如痴如醉。
小帽儿一甩出来,住在正房的这些客人心里就长草了。
于是随便披上大棉袄,趿拉着鞋,就往西厢房跑。
等客人来的差不多了,锣鼓点儿一变,先来段儿《大西厢》开场。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唱包头的身段儿挺好,嗓子也水灵,那双眼睛勾画的妩媚含情。
俩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一段大西厢唱听的众人都入了迷,不停的叫好。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