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粗细,就知道这肯定是棵大货。
“二牛,你领几个人,回咱的窝棚那边,把东西都倒腾过来吧,转场了。”
抬人参,越大的就越要小心,万一蹭破点儿皮,或者断根须子,这棵参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林子里透光度不高,无法根据眼光判断时间,但曲绍扬带着怀表呢,可以看时间。
这会儿已经未时中了,今天肯定抬不出这苗参来。
所以他们就把搬家,把窝棚和吃用的东西都搬到这边,晚上在这守着,明天继续抬参。
二牛一听,立刻领了三个人,原路返回窝棚地点,然后把他们带上山的东西都收拾了,连背带扛的搬走。
另一边,曲江和兴业领着人,在附近砍树搭窝棚,曲绍扬则是一心一意的抬参。
林子里天黑的快,那棒槌抬出来一半儿,就看不太清了。
没办法,曲绍扬只能停下来,先吃了饭,休息一晚,明早再继续。
第二天一大早,曲绍扬连饭都没吃就开始抬参。
直到巳时初,这苗六品叶总算出土,大家伙儿也看清了其全貌。
就见那苗参的脖颈儿处,长了一大一小两个参艼,就像人的两个胳膊一样。
主体比男人的大拇指还要粗一圈,挺长的,底下分成两条腿,拖着长长的布满珍珠疙瘩的须子。
这苗参打眼儿一看,还真有点儿像个苗条的大姑娘。
曲绍扬拿着这苗参看了又看,根据经验来判断,这苗参没有六两也得五两多,已经很大了。
“砍兆头吧,咱立马收拾了东西下山。”
曲绍扬欣赏完这苗参,马上动手打参包子,然后吩咐人砍兆头,收拾东西。
“大人,三爷不是梦见好几个大姑娘在河边洗衣服么?咱用不用再找一找啊?”有棒槌伙子问道。
“不用,遇见六品叶,不管收获多少,立刻下山,这是规矩。”
前辈们总结出来的规矩,那都是血泪的教训。
山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