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就有了全面提升,可以吃上细米白面,可以吃上商品粮,可以不把酱油当奢侈品,和原来的生活简直天壤之别。
茅盾老爷子那边时间终于合适,谈妥以后,江弦领着他那一大帮人,还有王扶林,一块儿上了茅老爷子家里。
位置在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南边儿,交道口南大街,胡同叫后圆恩寺胡同,清代那会儿属镶黄旗。
这条胡同也是住满名人,7号院子叫“恩园”,这是光头的行辕。
茅老爷子的院子在13号,两进的大院子,八百平米,后来也一直作为名人故居保留了下来。
这挺难得的,因为京城好些个名人故居,虽然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不过还是给“保护性拆除”“保护性重建”了。
像是曹雪芹故居“蒜市口十七间半”,数天之内就成了一片颓垣败瓦,还有梅兰芳的故居、张恨水故居、沈从文故居
哪怕致力于保护老京城的“梁林”夫妇,也未曾料到他俩死后故居会被推成一地狼藉、断壁残垣。
“先生!”
在茅盾先生之子沈韦韬的陪同下,江弦进到正屋,见到了坐在椅子上的茅盾。
茅老爷子光是坐着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他眉梢沧桑,宛若风中朽木,但神情刚毅,眼神肃穆,全身上下梳理的整整齐齐。
“听说您前段时间住院了。”
“不严重,还是能在家里过个年的。”茅盾冲他笑笑,咳嗽几声,指指椅子让他坐下。
“我在医院的时候,躺在病床上,我就在想,我一出院,一定要和巴金同志一样,开始写一本我的回忆录,我实在有太多事想把他们记下来。”
“您先安心养病吧。”江弦喝了一口沈韦韬给他倒的茶水。
茅盾笑了笑,“你这话倒是和圣陶同志说的一样。
他那天来,听我说了这话,瞪着眼睛说:你能不能安心养病,身体都这样了还想写回忆录?你是不是还想上天呐。”
圣陶同志就是教育家叶圣陶,也是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