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还要派人来找他谈谈。
江弦表示他对改编成话剧的事情没有异议。
“改编可以,不过我就不参与你们的改编了。”
“原作者不参与,我们改起来束手束脚的.”
“放宽心,你们就自己看着来,我放权给你们。”江弦说。
他对军艺比较放心。
毕竟要是闹出啥幺蛾子,部队第一个饶不了他们。
对方明显不甘心江弦不参与进来,死缠着他,“江弦同志,您至少和我们议一下改编的结构。”
“这个.不必了吧。”江弦谢绝了这件事。
如今想把《花环》改编成话剧的剧团太多,要是每个都得和他商议,他不得忙死。
除去各种各样的改编、层见叠出的评论文章,读者来信也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十月》编辑部寄。
张守仁看了一部分,其中一名京城第二医学院的学生,来了一封很长的信,使他印象最为深刻。
他在信中说,以前每当看到有关描写部队生活的事都极不感兴趣,认为写大兵的事都是舞刀弄枪,火药味浓,没人情味,可以不看。
但这次,当他拿起《十月》时,也是先把其他一些作品看完,觉得没别的看了时,才顺便看了几眼《高山下的花环》。
但一看就不能放手了,完全被作品中的人物所征服。
他说这是近几年流泪最多的一次!
他说他曾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青年,把一切都看透了,看了《高山下的花环》后,他觉得生活中也确实有梁三喜、雷军长那样的英雄人物,因此他认为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
最后他表示一定要努力为人民工作,为人们解除病痛,以此来报答烈士的鲜血。
张守仁把这封信拿给编辑部的很多同仁看过,惹来一阵唏嘘。
还有个编辑看了以后,给编辑们分享。
“有一名工读学校的老师来信说,他们学校里一个学生,看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