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早就化为金陵城中几堆坟茔。
遥远的关陇士族,河东五姓七宗,也在那一场场浩劫之中轰然倒下。
而南地呢?
因为有秦岭淮河加之长江天险,历来都能偏安一隅。
一旦真的事不可为。
大不了便是领衔投诚罢了。
任凭北地如何血流成河,江南永远都是歌舞升平。
皇帝谁人都能坐。
可江南士族大户,却能传承千年。
一方年年征战,一方偏安一隅。
学风如何,自然可见分晓。
连命都保不住,还想着读书考取功名?
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北地更专心的是如何存活下去。
这个问题。
但凡是个人,都能看明白。
所以严讷没有开口解释。
张居正则是紧接着说道:“前宋错失百年燕云十六州,乃至本朝太祖高皇帝五次北伐,收复旧时山河。如今方才修养不到二百年,便已文人悍将无数。
“朝中,高阁老、郭尚书、高尚书等人也皆为北地出身,岂不说明北地学风正在兴旺?
“我朝万世长存,代代相传,二百年修养便已有无数北地之人为国效力。今日之人又如何知晓来日北地学风,便不如南方?
第2/2页)
陛下圣明仁德,垂拱而治,承袭列祖列宗,抚育龙子龙孙,宗室祥和,我朝盛世可期,北地安宁长久,学风自当兴盛,待那时北地读书之辈又岂有不如南地读书人?”
严讷用当下大明南北两地读书人不一样,来反对张居正提出的依照各省人丁户籍定额取士。
张居正便用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来反对严讷所说的。
伱严讷总不能说,我大明朝不可能万世长存吧。
那你严讷就是犯了大逆之罪。
而如果大明能万世长存,代代而传,那么北地休养生息,没有战乱,学风自然是一年更比一年强,读书人也自当会一年更比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