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的地方。
除了积水潭结着冰,便很少能看到冬日的模样了。
自七千年前,便开始有人类活动痕迹的钟山脚下。
坐落着一座六朝王都、千年城池、天下文枢所在的石头城。
在这个冬日里。
却显得格外的火热。
作为帝国开国之初的国都,二百年的陪都。
南京城有着属于自己的荣耀。
同样,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运转模式。
大明在长江以来的统治,几乎全部都要依托南京城里的六部五寺以及留守司守备勋臣、镇守太监。
更不要说,南京兵部及留守司守备勋臣执掌江南数十卫所、数十万大军。
另有南京吏部对江南各省府官员考功,工部执掌江南一切工程营造。
而在所有的官府衙门里。
尤以南京户部最为权重。
除了众所周知的南京户部掌管江南钱粮财税征收事宜,还另外掌握漕运及天下盐引堪合,以及明面看着并不重要却又干系国本的黄册管理事宜。
因此。
哪怕是民间常说,官至南京,形同发配。
可在朝廷内部官员群体看来,南京不过是一个过渡和暂时蛰伏的地方而已。
尤其是在这些年朝廷越来越重视财税问题的时候,执掌江南财税重地的南京城也就越来越重要。
高燿是户部尚书不假。
可真要是南京户部尚书开口,将江南夏秋两税及漕运、盐务停摆几日,那么高燿就得头疼的睡不着觉。
正因为南京城比之旁人所见更为重要。
所以南京城里的人们,对于朝堂内外的动向和消息也格外的敏感。
这几日。
城外龙湾码头不断的有官船、商船自北方而来。
虽然这个时候运河已经停运,但若想走还是能走得通。
更何况,还有官道驿路可以供人们选择。
北京城里的消息,便是如此进到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