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花费太大精力的情况下轻松地完成,这个效率实在太高了!
谢丝雷特尽管吃惊,但没有开口说话,因为她的目光转向了新纺车旁边的另一个器械。
这是一架织布机!但是和纺车一样,这架织布机跟编织工坊的织布机有很大不同。
编织工坊的织布机是拥有两根立足的垂直织机,这两根立柱支撑着水平的布轴,经纱被固定在布轴上,靠织绽从下方拉紧,在织机的中间有一根水平的细棒,所有的经纱交替的被挂于佃棒的前后,而形成天然织口。悬挂在后方的经纱又可以用综杆拉到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人工织口。固定于梭子上的纬纱就可以在天然和人工之间交替的穿过,从而织出布匹……
由于织布机很宽,又是直立的,所以编织工坊的妇女们始终以站立的姿态来织布,在织布时还必须在织机周围来回走动,以牵引纬纱穿过经纱……
这样一台织布机往往需要两三名妇女同时进行操作,要织出一匹长一米、宽一米的布,大约需要大半天时间。
一天工作下来,妇女们因为长时间站立走动而累得腰酸背疼,但是没办法,无论是在罗马、希腊,还是在埃及和小亚细亚,妇女们都使用的是这样的织布机。
但眼前的这架织布机却是谢丝雷特从未见过的:整个机架基本直立,上端顶部置着卷经轴,经纱自上而下展开,通过细棒被分成奇数根和偶数根两层,有两块综片钩住经纱的奇数根层和偶数根层,该综片由前综杆和后综杆构成。
织机两旁有形似马头状的吊综杆,织机下方有长、短两个踏板,长踏板在左侧,通过连杆与后综杆相连,短踏板在左侧,通过连杆与马头相连,马头又与前综杆相连。
当踩短踏板时,马头上翘,将综片前拉,形成开口;当踩长踏板时,连杆后拉综片,马头下垂,完成换层和形成开口……
谢丝雷特看着坐在织布机前的内务部女仆用双脚踩着踏板,牵动马头,做上下摆动,不停的交换经纱,不时用梭子引进纬线,然后用筘打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