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楚世昭本来跑去打匈奴,就不是为了取得功绩来篡夺皇位的。
司马昭灭蜀,抱着的就是为弑君擦屁股,为篡位做准备的想法。
于是乎...怎么看怎么惹人嫌。
灭掉蜀汉,根本不让人觉得你司马家有多厉害,只觉得你司马家有一股子欲盖弥彰,急不可耐的欲望。
楚世昭打匈奴,一方面是为了边塞的子民,一方面是为了过去的自己,那记忆中的他出一口恶气的,完事了凭借这个功劳跑去当什么天子,当什么皇帝了。
那些边塞的子民怎么想,史书怎么记。
‘晋王世昭灭匈奴,遂称帝?’
这前后搭在一块儿,那不是在恶心自己吗?
上一次楚世昭自立,完完全全是大周朝廷不当人,趁着他平定南方的时候,跑来背刺的,差点给他命都弄没了。
那楚世昭反攻长安肯定没有心理负担。
所以说...人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
【贞平三年八月,你从草原归来过后,偶感体虚,因此回到了鲁郡,和自己的长子楚济钺相聚。】
【楚济钺自幼受桓奕教诲,已识得大体,极为通晓典故,大小事务亦有精通,聪慧过人。】
【而桓奕久久思君,她大抵已有两、三年没有见过你了,因此这一次相聚,你们停了很久很久。】
【在很多决定上,桓奕都是支持你的,但唯独这一次,你不想借着如此大好情形,在群臣都对你拜服的时机...趁势进位,这是她全然没有想到的。】
【楚世昭闻言之后,也没有忌讳什么,爽朗开口道:“我二十有一的时候,确有进位夺储之心。”】
【“天下共主,何人不想为之?”】
【“二十有八之际...更是看到了生灵涂炭的天下苍生,那时候就更加迫切地想要当天子了。”】
【“于是我拼命地想要治理好自己的治地,拼命地想要平定这叛乱的天下,拼命地想要取信于民。”】
【“可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