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准确的,它给的,只是你看到的,而不是把所有你看不到的内容都告诉你。
你要自己判断这些内容的真实性。
要从行为和逻辑去看。
楚济钺能够得到文臣集团的鼎力支持。
这就已经不一般了。
无论是寒门派系的郭忧、文俞,还是身为外戚,又算是新晋门阀的桓盛。
他们都表露出了依附的心思。
桓盛不用多说,光是血脉相连的关系,他就必须要帮助楚济钺,但是其他文臣也不是傻子。
若说楚济钺是个只讲仁义的书呆子,那就完全说不通了。
就郭忧的性格,他是不可能选择一个书呆子当自己的主公,你讲仁义道德可以,但是你拿圣人书里的仁义道德来治国,你看郭忧会不会破口大骂。
事实上,楚世昭的最优解就是让楚济钺继位。
楚济钺不仅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是嫡子,而且桓氏最早就交了原始股,加之楚世昭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的战争,如果不是一条鞭法的变法大成,提供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大周王朝,其实是快要撑不住的。
反观支持楚济民的,大多都是军功体制出来的将领,跟文臣的升迁法子不同,不打仗,将领是没办法升职的,而且就楚世昭带出来的这些将领,各个骁勇善战,那是非常渴望打仗的。
给老二继位,不说第二个汉武,在军事方面,最起码也是个朱棣,甚至还未必是楚济民自己想打,是他手下的将领要‘裹挟’楚济民北伐,以此获得战功。
楚世昭想来想去,那还是得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
否则不是凉了臣下之心吗?
【开皇十九年,楚世昭一手打造的丝绸之路日益繁荣,大周王朝许许多多的商户都开始通过这一条道路对外进行贸易,这也使得路经丝绸之路的许多国家开始对着大周王朝的商户收税,以此来获得利益。】
【起初楚世昭认为这些国家的收税应当是合理合情的,于是也对那些来往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