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去,就有一系列的长篇大论出现在了桓奕的脑海之中。
从楚世昭擅用的兵法、再到楚世昭作战时的主要风格再分析到楚世昭任人、用人的态度以及寒门和百姓在楚世昭统治时期的变化。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面,对方还表明了永晋帝一朝时期的大周王朝经济、人口、名门和寒门之间入仕的人数对比。
而在下面,另外一个显眼的名字出现了。
李凤宁正在发表她对楚世昭优势之处的看法观点。
【“事实上,楚世昭能够把握局势,主要的原因还是控制住了最重要的兵权。”】
【“自古,兵强马壮者为王,要是没有控制住兵权,楚世昭能不能顺势走到治国的环节都是问题。”】
【“所以想要辅佐楚世昭的话,第一要考虑的就是提供强大的兵权作为支撑。”】
在这么一段话的后面,李凤宁三个字显眼地出现在了末尾。
这时候,桓奕整个人一下子就惊坐起来。
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先前的晋阳李氏,只要地盘扩张起来,只要做大了,李瑾的下属就会簇拥李瑾成为一个极其强大的地方军阀势力。
可这几次模拟推演的过程中,晋阳李氏拉出来单干的次数明显变少了,起初桓奕没有发现问题,现在桓奕立刻想到了,这是有人在暗中遏制这种发展所致的。
就像桓奕,一直都在想办法,劝说自己的大兄和二兄不要乱来一样。
换而言之,自己在推演的过程中,也许不是她一个人在模拟推演,李凤宁极有可能也在模拟推演。
不然晋阳李氏的选择为什么会跟桓奕的选择那么相似。
就是李凤宁跟桓奕一样,有了【大帝成长计划】这个信息获取的推演功能,这才做出了最准确的决定。
这样看来,能够选择【主公】的人,都有可能会参与其中,至少目前来看,桓奕能肯定有三个人可以参与模拟推演。
一个是发这个分析内容的人,一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