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错了”
灌夫低着头,“臣下下次再也不敢这么做了。”
“那就是还有下次”
“太子,冤枉。灌夫一开始不知道您是为了问那些孩子对秦国的看法。”
可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他真的忍不住愤怒。
因为他们过去生活的世界非常狭小,一个贵族无缘无故捉拿几个小孩,更多人会联想到想要把他们强行掳走作为自己的奴隶,可是谁也没想到,太子却是为了问这些小不点对秦国的看法。
谁能想的到啊。
“就是过去,也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
灌夫说着,声音十分委屈。
太子就像是个异类一样,用超出所有人理解的方式,就是为了去了解这个世界最底层的百姓到底对秦国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太子是真的仁心。
这些高官们也因此越发敬重佩服太子。
但是他们并不认可扶苏,因为扶苏总是显得非常理想化,比大王还要理想化。
那些被官吏召来的韩人,说话都是一个调子。
言外之意就是劝太子不要再多生事端,旧韩庶众适应秦法适应得很好。
这也是秦国官吏们的态度,他们用旧法管理这些嚣张、顽抗的异国庶众已经够累了,而太子居然还想着要用新的方法给这些人施加恩惠。
他们觉得太子只顾着给韩人施加恩惠,完全不知道作为秦国的士兵,驻扎在别人的家门前,每天日复一日巡逻、年复一年值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
上下,都难。韩人难,驻扎外敌戍守的将士也很难。
这一回,大家都看得出来,太子陷入了一个僵局。大家都不愿意给韩国的庶众说话,秦律修改与否的问题,大家也都不参与。
原本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只要他们都不参与,不理会,只剩下扶苏一个人,让他自己放弃,到时候就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也不会伤及扶苏的威名和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