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劳军,简直像儿戏,这些将军可以被袭击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将军,岂是可以被袭击的吗”文帝对周亚夫称赞不已。
过了一个多月,汉兵到边境,匈奴兵远去关塞,汉军罢手不追。于是汉文帝提升周亚夫为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
读史自然不能只看表面。
这件事在史记中本就是春秋笔法。
以周亚夫的作为本质上是对文帝的大不敬,可是这件事却成了美谈一般,被人广为传颂。
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文帝反应的够快,当场巧妙的化解了这一境遇。
若是换做别的帝王,一定会因此勃然大怒,下令怒杀周亚夫。
文帝临场反应,以他的智慧韬略以及城府胸怀,用自己的政治能力化解了这次的尴尬境地,赢得了众人的称颂。
可是短短十几行文言文里,透出来的却是无限杀机。
这正是历史的妙处。
史书就像是一座冰山,记在工具之上的,只是浮在冰面上的冰山。可是实际上,冰面上的冰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
在史书里,有一句记录,非常震撼人。
那本该是死罪。
细柳军的士兵竟然回答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书。”
在一個中央集权时代,皇帝专权,皇帝至高无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领域,这一个军营里的人却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当时文帝手中对军队掌控的情况。
这正揭露了君王久在王宫,不便随军,正是因为这个造成了士兵们和君王之间产生隔阂。所以士兵们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认皇帝诏书。
也就只有司马公才能在当时汉武帝时代用这样的写法表明事实。
哪里有什么千古美谈,无非都是面子功夫。
这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