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工作便在于此。
因噎废食自不可取。
但常委同样交代此不同于发展无党派人士,与争取中间党派人士,在方式方法上需更加用心。
同时对于‘地藏’同志不撤离之事,有了最新看法。
认为不撤离也并非坏事,可先保持现状。
……
……
今日宋书堂已将谢莺资料掌握全面。
谢莺今年二十有四,原籍北平,生于金陵,长于沪上。
父母乃是商人,早年从事皮毛生意,后倒卖粮食。
到沪上投身金融行业,短短一年时间血本无归。
以至于在沪上生活压力剧增。
洋房变卖住进弄堂,一日三餐水平下降。
就算如此尚不能支撑开销,便打算重回金陵或北平讨生活,可就在临行前谢莺在街头被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职员发掘,投身无声电影拍摄成为童星。
虽不出名,却也解了燃眉之急。
后在30年由电影事业家罗先生出面主持合并,华北电影公司、民新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沪上影戏公司等多家公司成立联华影业公司。
谢莺便成为联华影业公司职员。
总管理处在香江,沪上设立分理处。
35年其发行的《渔光曲》,在国际电影博览会上获得荣誉奖,成为首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国内电影。
发展其实很不错。
可随着战争打响渐渐缩减出片量。
后干脆将沪上公司业务暂停。
不少职员有些远赴香江,或转投他处。
谢莺则跟随一部人迁渝至山城。
如今在中华电影制片厂当实习演员,从事话剧、电影等工作。
虽谢莺乃是童星以及大公司出身,如今却也只能做实习演员,毕竟山城涌入大批表演人才,最不缺名家名角。
可资料显示谢莺身份背影清清楚楚,为何却没有被排除在外
这不是身家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