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秦墨,而是楚墨。
坐在上首的那人道:“今日那纸,可都见过?”
待众人点头,此人又道:“此物必将取竹简木牍代之,日后天下人书写都将用此物,百家也将以此物记述经典,哪家能得更多纸,便能使自家经典传于更多人知。”
“反之,得纸少的百家,其经典传播自是更少人知,长此以往,得纸少的百家将越发势弱,乃至消亡。”
上首那人叹道:“无愧是秦王,竟能想出此计制约百家,此纸一出,若不知晓其制法,天下百家皆将为秦王所制。”
一人听出了上首那人的意思,道:“巨子,您莫非想?”
上首那人正是这一代楚墨巨子,谁能想到堂堂楚墨首领竟会身在这个小县之中。
楚墨巨子道:“秦王拿出此纸,既是引诱我等,也是在逼我等前往咸阳。若我不去,其定会限制我等得纸,发生如我所言之事,使我等日渐衰亡。”
听到巨子的话,一人道:“可即使去了咸阳,也未必能从秦王那得到纸,反倒会使您陷入危险。”
纸可是掌握在秦王手里,给谁多少全看秦王想法,并非是去了就一定能拿到。
楚墨巨子看向说话者:“你所言有理,然我以为当能取得纸,且不会有危。”
“秦王若想取信百家,定会赠予前去咸阳的百家一批纸,只是数量上或有差别,至于安危,秦王会比我等更为用心。”
“我去不仅不会有危,反倒能得一批纸,若不去,却绝无机会。”
又一人道:“这也不必巨子您亲自前往,派我等前去亦可!”
楚墨巨子却主意已定:“我意已决,勿复言!”
墨家内部等级制度极严,所有墨徒必须遵守巨子命令,楚墨巨子说出这句话后,其他人唯有听令。
他此次去咸阳,不仅是想代表楚墨的身份去得纸,还想看一看那咸阳大考,查一查那纸的来历。
此行或将涉及楚墨日后存亡,怎能不亲往?
此县另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