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难”!
靖难靖难,“靖”指平息,扫平,清除,所以“靖难”就是指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当年太祖皇帝当国时,发生过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政的事情,即便胡惟庸一党被太祖高皇帝及时剿灭,可太祖爷仍担心日后会有权臣篡权,所以他在《皇明祖训》中留下了一条“靖难遗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毫无疑问,这条靖难遗训等同于给予了藩王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因此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那就不是造反,而是藩王遵从祖训举兵讨伐奸佞。
这“奸佞”,正是一手策划削藩的齐泰和黄子澄。
朱允炆信任黄子澄与齐泰,聚事削藩,两人本是书生,兵事非其所长,所以朱棣起兵之后越战越勇,麾下将士也越来越多。
到了建文三年,燕军已经夺下了北疆之地,准备饮马长江,杀入金陵。
这时朱允炆才开始慌了,急忙将这两个心腹贬谪出京试图稳住燕军,暗地里却密令二人募兵。
而齐泰黄子澄被贬后,方孝孺才正式进入朝堂执掌大权。
但局势都到了这一步,方孝孺再进行复古井田制改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也是朱允炆会任由方孝孺改革的真正原因!
暂时得罪江南士绅,筹措出一笔军饷,还有希望保住江山社稷。
恐怕这才是朱允炆的真实想法!
可朱棣现在,并不能这样贸然改革,他也不敢这样做。
为了稳住南臣缙绅,让他们接受并且认可永乐新朝,朱棣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多让步,还提拔了七个南臣缙绅做内阁大学士,清一色的南方人。
若是现在突然搞什么复古井田制,南臣缙绅绝对不会答应,最终结果就是江山不稳,社稷动荡!
“干爹放心。”
“现在不可以,不代表以后不可以!”
朱高希眼中闪过了一道精光。
“等到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