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有序,不至于子嗣内斗、骨肉相残吗?
那这样一来,朱棣就不得不册封老大为太子了。
可老大那身体……早亡之相啊!
想到这儿,朱棣更加烦闷。
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个人不合时宜地前来抖机灵了。
内阁大学士解缙和黄淮联袂而来,手中还拿着群臣进谏的奏章。
只有一个声音,召皇子进京,册封储君。
储君不是儿戏,而是国本!
正储位方能安人心!
否则说句不好听的,一旦皇帝有个什么闪失,那偌大一个国家连个主心骨都没有,群龙无首之下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陛下,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
解缙手捧奏疏,直接跪在地上,道明来意。
黄淮也不甘示弱,道:“豫建太子,此古圣王之德也!是以新帝即位,乃立嫡长为储君,是重宗庙安社稷,不忘天下也!”
听到这话,朱棣心中更是烦躁。
眼见皇帝陛下不吭声,解缙咬了咬牙,继续道:“陛下,臣以为,大殿下孝心至诚,才德兼备,可以安宗庙。”
“且古者殷周有国,治安千余岁。古之有天下莫长焉,用此道也!”
“臣以为,立之以长,方能安之以贤;立之以贤,方能安之以德;立之以德,故能得其久安,臣舍顿首而拜,谨奏君前!”
解缙好歹是大儒,嫡长这一套他简直不要太熟悉。
册立储君,立嫡之后是立长,立长之后才是立贤德!
规矩就是这么个规矩,传承了上千年之久,到你这儿可不能变!
其实这番话,还是解缙考虑了良久,才硬着头皮说出来的。
无他,只为了扶持大皇子上位。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陛下一直压制大皇子入京,就是故意在给二皇子机会。
兵部那边已经收到了奏疏,二皇子正与蒙古察罕达鲁花一部密切来往,估摸着即将策反成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