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些也没问题,卖不掉送不掉,自家平时也能用,根本不怕压着,您说对吧?”
“对对对,那我买个十斤。”
有一个就有两个。
然后三四五六个。
十几个老太太,最少的也买了八斤。
多的甚至一口气买了二十斤。
平均下每个人十五斤上下。
这生意还没做呢,便有了小两千文进账。
回到家,准备一番正要出发,郁殊跑了过来。
“夫君夫君,家里肥皂没了,可是要再做些?”
“要做的,对了还有什么要买,你看看。”
“那个……天一日日冷了……”
“冬衣是吧?”
“一场秋雨一场寒……”
“雨伞是吧?”
“嗯……盐和酱油这些……”
“买买买。”
“对了对了对了,夫君这个——”
郁殊说一个,宁炎记一个,同时算了算钱。
说到最后,郁殊拿出一卷纸来。
看到这个宁炎一愣,连忙打开。
“对,是这个是这个,差些忘了。”
这是一份他修改了许久的蜂窝煤炉图纸。
后世的煤炉,外边铁皮,中间火道用防火砖,中间填充物是石棉,所以做起来很简单,但是这里没有石棉,如何隔热?
所以宁炎思忖了许久,也想了很多材料。
最终确定,外面还是得用铁皮,这个没得改。
中间不需要填充物。
就是用防火砖材料烧个有框架的火道。
如此,框架边上垫木料,再外面套铁皮。
木料既能进一步隔热,也能减震。
这份东西他不光修修改改,还找村里匠人问过。
村里金老钊被流放了。
不流放也不可能交给他做。
这事得分两步。
一步铁匠铺造。
一步砖厂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