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309章 民族之辨

第309章 民族之辨(2 / 5)

土才是大明的土地,那么大明哪还有对奴尔干都、司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土地的声索和实控权力

徐奋鹏越是极端,李如一越感觉他文字之中没有底气。

两人的主旨其实都是号召明人建立一种民族主义思想,不过相比之下徐奋鹏的民族主义非常狭隘,让人一看就觉得难以推行,而王文龙的想法则是一步一个脚印,证明过程环环相扣。

看完这文章再品味一遍,李如一总觉得徐奋鹏文字虽然激昂,但是旨趣并不高,他的书中有一种对于关外领土“求而不得,不如毁去”的悲愤意味。

徐奋鹏直接把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斥为“胡腥”,认为少数民族都要被赶走,实行绝对汉人统治,而王文龙却认为应该让少数民族也可以建立中华认同。

不过哪怕是李如一,也觉得徐奋鹏“汉唐宋皆闰位”的观点有些太过偏颇,宋朝怎么样不去说他,大明的读书人对于汉唐还是十分尊敬的,再怎么样他也无法说服自己汉唐也是伪朝。

王文龙解释此事直接用了北宋大将呼延赞的故事。

李如一祖上并非江南人士,而是嘉靖以后从西北迁来,李如一的祖父李诩自己就在回忆录中写过他们家因为在关中,曾经见识过蒙古人入侵,因为痛恨蒙古人,顺带着都讨厌元朝的国号,李诩写书时会故意把“元”字用“原”代替,比如把“洪武元年”写成“洪武原年”。

描写呼延赞一家故事的呼家将在此时和杨家将薛家将一起成为三大家将,流传极广,市井百姓不少都听过大宋忠孝王呼延家满门忠烈的话本。

王文龙指出呼延姓出自匈奴,但是到宋朝呼延家族显然对中华民族相当认同,呼延赞为宋太宗冲锋陷阵,赤胆忠心,北宋末年呼延庆还出使金国,受尽苦楚,依旧完成任务。

和徐奋鹏满纸悲愤的文字比起来,王文龙的文字非常理性。

放下徐奋鹏的书,李如一又拿起民族国家论开始,只是稍稍看了几句,他就觉得眼前一亮。

呼延氏显然不会认为自己

最新小说: 摆摊三年,我竟是首富真千金? 东京:这个逆袭系统不对劲 陆总为白月光悔婚,我转身闪婚了 度关山 神格觉醒,我在749斩妖除魔 换嫁给绝嗣太子后我连生三胎 七年之痒,前夫不知道我重生了 被害投湖,嫡女归来怒掀渣男龙椅 外室有孕?手撕全府改嫁禁欲首辅 我是草台班子总统,用昏招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