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论文。
这也可看出陈子贞做官的本事,从学台到抚台,虽然级别提升并不明显,但却是从清而无权的学台官员直接变成了一省的封疆大吏。虽然陈子贞还要几年之后才能成为福建巡抚,但王文龙早些结交关系并无坏处。
陈子贞也好奇“建阳先生以为文风还要向纤靡方向转变”
句容本地为了修建督学察院找来了不少人才,比如陈指南这个句容县教谕就是专门从绍兴挖来的,不关于制艺之上有些心得,在管钱谷上也是一把好手。
他知道这是陈指南年纪大了,本就不爱附庸风雅,这两年又一直忙着督学察院的事情,不知王文龙名气多高的原故。
其实八股文风的流变在后世看来十分清晰,但此时人身处局中却如同盲人摸象,听闻王文龙如此一分析,两人回想着自己看过的近些年考试文章相对比,发觉他说的一点不差,都觉眼前一亮。
“这却
不敢,”王文龙笑着说道“我不过一个六品小官,在学台大人面前上座岂非背了礼数”
他思索一番,笑着说“陈教谕不要心急,纤靡之文风再过几年或许就能流行。”
陈子贞在江南到处巡院,对于王文龙的名气有所了解,如此才对王文龙尊敬有加。但他看向一旁的陈指南,却见陈指南虽也是笑脸相迎,却不如何尊敬王文龙。
陈子贞笑道“即便如此也胜过多少名家了。”
陈指南请教道“建阳先生对尚书如此在行,想来定有制艺上的见地,可否不吝赐教”
陈指南闻言这才知道王文龙的学术地位,忍不住问道“建阳先生对尚书有如此见地,想来必是看了不少墨卷吧”
能写出尚书古文疏证的人说自己从没看过程文墨卷也不像话,王文龙模棱两可说道“也研究过一些。”
“有偌大的名气还在看墨卷,怪不得建阳能写出许多新奇议论。”陈子贞称赞。
陈指南深以为然,点头道“经学的确为科举之本,若想求上进,不学八股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