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殷勤地引到二楼一个小隔间。
这样的隔间互相之间,巧妙地用各种盆景、屏风、楼梯、柱子等相互间隔开来。而且大凡隔间,都能分到一个窗户,采光都还不错,空间上布局别出心裁。
周迅也是觉得不错,就问着。
“这层很是雅致,布置精巧,足见匠心,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小二微微弯腰,从肩膀上取下搭着的毛巾,在擦得发亮的桌子上又抹了抹。
一边顺口回答。
“您不是本地人吧?听您的口音,就是考化县那边的,一准是今儿过来参加府试的读书人。咱们这儿谁不知道,这听雨楼,都是我们少东家给布置的。”
“怎么?你家少东家在这儿很有名?”
周迅见了桌上一块竹牌子,拿起来一看,上边写着许多菜名。
小二见了他拿起那牌子,解释着。
“这叫菜单,也是我们少东家做的。把菜名写成单子,任由客官点菜,按桌号上菜会账。”
周迅随手点了几道小菜,一碗牛肉面。
“好,大碗牛肉面,招牌菜山药炖乌鸡,红烧鱼,四色素菜小炒。客官您请稍坐,小人去去就回。”
周迅好奇地打量了下这处雅间。
左右都是屏风,画着山鸟虫鱼,似乎都是玻璃制品。
前面就是窗户,透过去,可以隐约见到远处的行船,船上的人与物,都成了一景。
身后有一人高的盆景,里面是假山、文竹,郁郁葱葱的,看着也赏心悦目。
不多时,小二就回来了,带回一份牌子。
“这是您的点菜凭记,还请收好喽。”
入手冰凉的,是一块玻璃,做成枫叶状,上面雕刻着“十七”。
“小二,你们这够离谱的,舍得拿玻璃做牌子?”
小二自豪地说:
“这您就不知道了!咱这儿可不缺玻璃了!”
“少东家据说得过异人指点,传授了烧制玻璃之术,能烧出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