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事情,整个人变化颇大。
以杨修如今的势头,当真有可能连中三元,成为大乾的第一位状元。
“范慎…”
再往下看,袁耀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范慎之名出现在名册上,让袁耀颇感意外。
范慎绝对算是人才,而且是了不得的大才。
只是他出现的时机,完全出乎了袁耀的预料。
范慎字孝敬,乃袁耀上一世时的东吴重臣。
他与孙权的长子孙登交好,算是东吴后期的人物。
孙登命胡综著《宾友目》,曾以‘学究甄微,夏游同科’盛赞范慎,可见范慎才华横溢,学识不凡。
范慎在大吴先后担任侍中、武昌左部督等要职。
在孙皓为帝时,迁任大吴太尉,位列三公。
这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年轻时名声不显。
没想到自己开科举,让范慎年纪轻轻就出山了。
袁耀仔细琢磨,觉得范慎年轻的时候不是不想出山,而是实在没有机会。
上一世的东吴,完全就是一个股份制的帝国。
孙氏是董事长,江东各大世家是大股东。
所有的权势和向上通道,都把持在世家豪门手中,范慎出身低微,如何能有他出头的机会?
哪怕范慎才华大过天,也得老老实实窝着。
袁耀猜测,范慎最后能出头,应该是凭借才华交好世家子弟,成为一方名士。
而后以名士的身份,结交孙登,得到大吴太子孙登的赏识,一步步走上仕途。
其中之艰难,自不必说。
如今范慎能走科举入仕,对他来说简直是捷径中的捷径了。
这也正是袁耀开科举的目的。
让天下人才,皆能为己所用。
而不是因世家的关系被压抑,最后自己只能任用世家子弟,坐看士族坐大。
袁耀将进士名单递给尚书令李儒道:
“名单没什么问题,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