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的热播让各大出版社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潜力,纷纷向沈飞抛出橄榄枝,渴望获得该作品的实体书出版权。
事实上,沈飞早已精心完成了《余罪》小说的创作。
然而,此前在与出版社商讨版税分成的问题上,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使得这部佳作迟迟未能顺利推向市场。
通常情况下,对于众多普通作者而言,版税率在5%至15%之间起伏波动,是行业内的常态。
但对于沈飞来说,这样的版税比例似乎远远无法满足他的胃口。
经过多轮艰难的谈判,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于是,沈飞决定施展迂回策略,耐心地等待电视剧的热播效应进一步发酵,以便在更有利的时机与出版社重启谈判。
出版社的想法其实并不难理解。
毕竟,在《余罪》尚未爆红之前,沈飞在公众的视野中并不那么引人注目,即便有人知晓他,也大多只是将他视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而非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因此,他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随着《余罪》的横空出世,迅速走红,各大出版社纷纷闻风而动,竞相争抢这部炙手可热的小说出版权,其急切程度简直难以言表。
此时,沈飞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绝佳的时机,果断地提出了高达25%的版税要求。
面对这一堪称“天价”的要求,部分出版社不禁望而却步。
但仍有一些出版社,他们看到了《余罪》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毅然迎难而上,欣然接受了沈飞的条件。
毕竟,《余罪》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几乎可以预见其实体书出版后必将迎来热销的景象。
对于出版社而言,虽然版税比例较高,但凭借小说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巨大的销量,依然能够确保可观的盈利空间,只不过利润的多少会有所差异罢了。
网剧《余罪》一经上映,便迅速引发了观剧热潮,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