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他失察。”
杨慎直接出列道。
这一句话基本就把这件事给定了调子,这也是嘉靖最希望听到的话,自从周楚离开京城之后,嘉靖纵观满朝文武,发现杨慎才是那个真心为自己考虑的臣子,每次说话都能说到自己心坎上去。
杨慎每次说话,拿捏的分寸都恰到好处,比如这次,要是换了别人,前面这些话或许也会说,但后面绝对会加一句,让朝廷彻查此事,查出一个真相。
这便是不知分寸了,毕竟无论是嘉靖还是满朝文武,都不需要真相,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想达到什么目的,其他人又想达到什么目的。
“陛下,杨阁老所言极是,除了崔大人之外,夏大人恐怕也有失察之嫌。”
韩玠出列道。
自从他升任吏部尚书之后,在朝堂上的活跃度比以前高多了,他所有的发言基本上都是对杨慎话语的补充,他很聪明,再加上有飞霞子这个叔祖提点,韩玠已然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帝党。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恐怕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还需要从长计议。”
杨一清出列道。
“难不成首辅大人以为,苏州府能凭空出现数千私兵不成?”
杨慎反问道。
杨一清现在听到杨慎说话就头大,当初杨慎被皇帝骂了之后,好似变了一个人,朝堂之上对喷基本没输过,哪怕是输也是以寡敌众,才会陷入下风。
杨一清自然不想一个人面对杨慎的火力。
“杨阁老此言差矣,首辅大人也只是说从长计议,正所谓急事要缓办,处理的太过着急,反而容易出错。”
杨一清还没说话,他身后的一个户部的官员出列道。
此人正是杨一清的得意门生之一。
这话说的极漂亮,乍一听好像没什么毛病,也挑不出什么错来,朝廷的事,一般都要走程序,然后一层层处理,等一圈走下来,怎么也得小半年。
杨一清要的就是拖延时间,他很清楚,崔文奎和夏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