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因素约占10%。
单纯其它因素(包括高厢垄作免耕轮作预留行间套作肥水管理在内的耕作制度改革,和农药、农膜、农机等)10%。
多因素综合作用结合(包括化肥、良种、土壤本身肥沃贫瘠程度、水利、农膜、农机、农药、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改革等)约占50%。
总得来说,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极大,增产贡献率还要超过种子。
好种子可能也就增产10-20%,但化肥却能增产30%以上,甚至一些贫瘠的土地,贡献率能达到50%以上。
因为化肥本身就是给粮食施肥,黑土地肥力足够,施肥贡献率不足20%。而那些土壤地力不足,施肥的重要程度就非常高。
只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化肥使用率在逐年下降,开始从大量使用化肥,转变为化肥与有机肥结合使用。
原因在于长时间使用化肥,严重透支土地,让原本肥沃的土壤开始贫瘠。
最典型的就是东北黑土地退化的问题。
所以很多地区的农民在种植主粮的时候会选择用化肥跟有机肥,但种植蔬菜的时候,已经开始转变为传统的农家肥。
而大明那边的土地应该不像现代那么透支严重,初次使用化肥的效果将会非常惊人,通过与高产种子的配合,说不好增产程度能达到很高的地步。
只是化肥这玩意儿不像种子可以留种,用多少就消耗掉了多少,需求量会非常大。
朱云峰就算把全县的化肥垄断都供应不了整个大明的市场。
因而朱云峰给朱元璋的计划是先弄种子以及少部分化肥,然后就是他从现代搞到土法炼制化肥的技术。
虽然土法炼肥肯定不如工业化肥效果好,但至少也能提高不少粮食产量。
后期等朱云峰的农业公司做大做强,自己开个化肥厂,或者想办法弄一些设备去大明,在大明建造化肥厂,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按照朱云峰的构想,他以后做大做强,要搞出一个规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