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大清要完 > 第236章 原来都是卧底啊!(求订,求票)

第236章 原来都是卧底啊!(求订,求票)(1 / 17)

和到处都是宽阔的大马路和宽敞的西式楼房的上海租界不同,上海县城的面貌并没有随着开埠通商发生什么向好的变化,依然狭窄、破旧,就如同大清朝治下绝大部分的县城一样,都靠着大明朝传下来的基建在那里将就。

甚至,由于开埠之后蜂拥而来讨生活的大量外来人口,使得原本就拥挤的县城,变得更加人挤人、房挨房了。到了1853年,又因为躲避太平天国的兵锋,跑路来了许多难民。以至于区区九华里的城墙圈出来的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地盘上,竟然居住了近二十万人!

这简直就是人叠人了!

站在修建于大明嘉靖年间的老城墙上向下张望,入眼的都是拥在一起的又小又矮又单薄的两层三层的民居。这里的民居和北京的那种宽敞明亮还带个大院子的四合院相比,那可真是天上地下了。这里的房子仿佛见缝插针一般,就是要把所有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但又因为要尽可能节约成本,竭尽全力往低矮局促的风格上去靠。三层的民居往往只有正常的两层的高度,就这样还嫌不足,还要在架得并不高的屋顶里面修个阁楼住人,个头高一点的人住进去连腰都直不起来。

不过住在这座拥挤异常的城市当中的人们,相对于如今大清绝大部分地方的百姓而言,却是顶顶幸福的,因为他们不大容易冻饿而死。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生活也说不上宽裕,但终究还是能找到一份非常足以糊口的工作。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造成了广州的萧条,但同时又让守着长江口,拥有江南第一港的上海迅速崛起。

上海县城隔壁的洋人租界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码头、工地、洋行、店铺还有各种各样的工厂作坊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需求还一年比一年多!甚至超过了人口从四面八方涌向上海的速度,因此挤在上海县城内的劳苦大众虽然也是苦的,但他们还是能赚到比别处高的多的工钱。

如果他们能在洋行、码头、工地、工厂当中找到一份工作,他们的收入肯定

最新小说: 我不是袁术 归流 三岁奶团下山:绝嗣皇帝爹有崽了 顶级大昏君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 空降1630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 大乾边关一小卒 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