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配比。”
“聚合温度。”
“就是这两个难点,生生的延误了龙国碳纤维研发几十年啊!”
“引发剂的量错一点儿,整炉原料就废了。”
“更别提温度控制了,什么时候该高1度,什么时候该低2度,这都需要试错啊!”
“整个聚合反应过程,变量实在太多!”
“试不完,根本试不完!”
没办法。
这就是材料学的无奈!
运气好了,一次就找到正确的化学反应流程!
运气不好,试成千上万次,也一无所获!
袁昊说了一些废话后。
终于准备拿出干货了。
从聚合釜旁边的操作台上,抽出一张操作便签。
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迹。
把纸递给孙云章:
“孙爷爷。”
“我们希捷的聚合釜,可能不如很多企业先进。”
“但聚丙烯腈原液的聚合反应过程,我都做了详细的数据指导。”
“像原料、引发剂、水什么的,每种该放多少,我都具体到了‘克’。”
“还有温度。”
“更是整个聚合过程,每分钟需要什么温度,都详细制定了标准。”
“操作员根据这份说明书,进行傻瓜式操作,就能制造出优质的聚丙烯腈原液。”
孙云章如获至宝。
皱巴巴的手掌,颤抖着捧着那张操作说明书。
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好!好!好!”
孙云章连说了三声好。
他手里捧的不是一张纸。
而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学科,几十年科研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结晶!
国防科工委的吴育良主任,嗓音都颤抖了:
“小袁同志啊。”
“这么重要的科研资料。”
“你愿意献给国家?”
也难怪吴育良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