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心,愈在长夏”,可以理解为,如果心脏出现问题,那么在长夏这个时段,病情有可能会得到缓解或痊愈。这是因为长夏时节,虽然外界气候湿热,但人体内的火气却相对较弱,心脏的负担减轻,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长夏时节也是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生长的时候,这种阴阳平衡的变化也有助于心脏疾病的康复。
如果在长夏时节病情没有得到完全的治愈,那么到了冬季,病情可能会加重。冬季属水,水克火,此时心脏的功能容易受到抑制,病情容易恶化。但“冬不死,持于春”又说明,如果病情在冬季没有致命,到了春季,由于春季属木,木生火,心脏的功能会得到一定的滋养和恢复,病情能够相对稳定下来。
心脏的疾病容易在夏季复发或加重。夏季虽然属火,与心脏相应,但夏季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如果心脏本身存在病变,就容易在这个季节因为阳气过盛而表现出来。
对于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和穿着过于厚重的衣物。因为温热性的食物和衣物容易助长体内的火气,加重心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相反,适当食用一些清淡、寒凉的食物和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则有助于降低体内的火气,减轻心脏的负担。
如果患有心病,那么在土行(戊己)所代表的时期或条件下,病情有可能会得到缓解或痊愈。这是因为土能生金,金又能生水,水克火,虽然这里的逻辑链条稍显复杂,但可以理解为土行通过其滋养金行,进而间接地平衡了火行(心脏属火)的过度亢进,从而有助于心病的恢复。当然,更直接的解释是,土行代表着稳定、厚重的特性,有助于心脏的稳定和恢复。
如果在土行(戊己)所代表的时期病情没有得到完全的治愈,那么到了水行(壬癸)所代表的时期,病情可能会加重。水行与火行相克,心脏作为火行脏器,在水行旺盛的时期容易受到克制,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如果病情在水行(壬癸)没有致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