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的“五邪所乱”,五邪通常指的是风、寒、暑、湿、燥这五种外邪,它们能够侵入人体,扰乱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阴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当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侵袭人体时,会根据其性质和侵袭部位的不同,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阳”主要指的是人体的体表、六腑等属阳的部位或脏腑。阳分主表、主动、主升,具有护卫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当外邪过于强盛,或人体正气虚弱,外邪得以突破体表防线,侵入阳分时,就可能扰乱人体的神志活动,导致精神失常、狂躁等症状的出现。这是因为阳分受邪,阳气亢奋,神志失控所致。
“阴”则主要指的是人体的体内、五脏等属阴的部位或脏腑。阴分主里、主静、主降,具有滋养脏腑、濡养筋骨的作用。当外邪侵入阴分时,会阻滞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从而出现肢体麻木、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阴分受邪,阴气凝滞,气血不通所致。
人体被划分为阴阳两大系统,阳分主表、主动、属热,而阴分主里、主静、属寒。当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侵袭人体时,它们会根据自身的性质和人体的阴阳状态,与阳分或阴分发生搏击。
如果外邪与阳分相搏击,由于阳分主表、主上,且阳气具有升发、向外的特性,因此外邪与阳分的搏击往往会导致巅顶部位的疾病,如头痛、眩晕等。这是因为外邪阻滞了阳气的正常运行,使得阳气无法顺畅地升发至头部,从而导致巅顶部位的气血不畅、经络痹阻,引发相关疾病。
而如果外邪与阴分相搏击,由于阴分主里、主静,且阴气具有沉降、内敛的特性,因此外邪与阴分的搏击往往会导致人体内部的疾病,尤其是与发声、言语相关的功能受损,如失音、不能言语等。这是因为外邪阻滞了阴气的正常运行,使得阴气无法滋养濡润与发声、言语相关的脏腑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