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谦开始说第三件事。
"小曹啊,这肥皂的事你处理得挺好的。不过你也知道,我们这个供销社不是一般的供销社,规模大得很,得管理全城八个供销社。
所以……"
"主任,您直说吧,这次咱们又缺什么?"
曹耀堂猜到社里肯定是物资不足了。
黄大谦哈哈一笑:"就知道你机灵,这次是这样,咱们缺粮食和油。"
"等等,主任,咱们仓库不还有存货吗?"
"嗯,仓库确实有,但其他几个供销社快空仓了。这么一分摊,库存就没了。你说肥皂可以暂时缓一缓,但这饭可是顿顿不能少。
必须提前准备好。
我们国家的粮食本来就不太够吃。
这个你很清楚。
其他地方先不说。
光是我们四九供销社,除了计划内的配额,缺口还相当大。"
"缺口具体是多少,主任?"
曹耀堂当然明白粮食不够用的情况。
尽管那时候杂交水稻已经出现了,但还没普及开来,产量还没达到预期。
从61年到84年,我国一直是粮食进口国。
仅84年一年,买粮食的钱就花了大概11亿美元。
放眼当时的世界,
我们在粮食进口上排在前五。
可见当时粮食有多紧缺。
毕竟人口这么多。
后来八七年至九二年,我国依旧大量进口粮食。
直到九七年,国内粮食才开始供大于求,逐步转向出口。
虽然每年还是要进口很多粮食,
但老百姓已经从吃饱饭,转为讲究食品质量了。
国内产的粮食,如果只满足本国需要,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之所以进口,主要是为了畜牧业。
也就是用来喂养家禽等。
因此黄大谦让自己找粮油。
曹耀堂并不意外。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