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行动,何必弄出今晨这一出。”
“所言甚是!”
“果然还是苏公思虑周全,吾等钦佩!”
“没错,若吾等弹劾,届时陛下若惩戒,恐伤大臣之心;若不惩戒,又损陛下之威严,日后恐遭刁难。”
……
“吾等虽不可弹劾蔡京,却可令其难堪。”
苏轼此语一出,众人皆愣住,对付蔡京党羽与对付蔡京有何差异?
御史中丞包拯若有所思道:“子瞻所言可是童贯?”
众人恍然大悟。
童贯,身为徽宗之宠臣,权势滔天,与蔡京相互勾结,搅乱朝纲。
“正是,吾料想陛下亦欲动手,只是缺个由头,吾等弹劾,既能削弱蔡京之势力,又可获陛下欢心,事成之后传扬开来,亦能得百姓赞誉,实乃一举多得!”
“且童贯在朝中专权跋扈,本就有悖礼法,此乃吾御史台之职责所在,由吾弹劾最为适宜,无人可挑出毛病。”
“包拯,明日早朝,吾先弹劾,若陛下不许,你便附和,其他人跟上,总之,务必将童贯之罪坐实。”
众人颔首,苏轼接着道:“此事就如此定下了,吾等此刻重新梳理童贯之罪名,推敲罪证。”
“其一,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其二,贪污腐败,搜刮民财。”
……
直至夜深,众人才将罪证梳理完毕,望着厚厚的一叠,相视而笑,每条罪证皆属实,每条皆足以致童贯于死地。
“苏公,若陛下不……应允,又当如何?”
兴致勃勃的众人脸色骤变,苏轼低声道:“那便死谏!”
未等众人变色,又解释道:“新帝登基,缺乏可用之人,吾等便是,
其次,这些罪证确凿无疑,无人可驳,陛下不会因袒护而杀吾等,否则影响甚坏,日后无人敢说真话。”
众人闻言,心中稍安,再三叮咛后散去。
次日卯时(约早上五点),宋钦宗尚在迷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