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宋钦宗面色骤变,若非要事,赵勇岂会如此凝重。
言罢,传旨宦官踏入暖阁,行礼后言道:“官家,奴才二人于宣和七年九月二十离京,九月二十七年抵至延安,将旨意传予种将军。
种将军接旨后言及为保机密不书书信,令奴才二人回话,大军将轻装疾行入京,行军途中会遣人每日呈送行军记录至开封。
奴才擅自作主,将接收信件之地定于开封城外一村落,还望官家降罪!”
“善,此举甚佳!”此实乃多日来最为欣喜之事,虽说王宗濋正整饬殿前司,然其人数有限、战力尚欠,行动多有掣肘,远不及军队之威慑力。
“你二人此事办得甚是妥当,先赏银百两,事成之后朕再一并嘉赏!”
“奴才不敢领赏,为官家分劳乃分内之责!”
“赐予你们便收下,这段时日你二人常驻城外,每日将信件呈送东暖阁!”宋钦宗心喜,旋即心生疑惑:“缘何仅你一人归来,那张安何在?”
“官家,后续之事与张安有关。”传旨宦官叩谢后道:“官家,奴才二人一路之上所见难民甚众,探听得知山东、江南、陕北、关中、渭北等地发生叛乱,多达十余处之多。
奴才二人商议,由奴才归来复命,张安则沿路打探消息,约定两日后返京,若无意外,后日此时应可进宫。”
宋钦宗闻之,霍然起身:“可知晓叛军首领之名?”
“回官家,听闻数人,诸如李顺、王小波、方腊、宋江等。”传旨宦官之言唤起宋钦宗之记忆,仿若忆起后世所记之事。
北宋末年,最为出名者当属宋江与方腊之起义,此二者皆因反抗朝廷苛政而起。
“你二人先下去歇息吧。”宋钦宗挥手示意,对季公公言道:“大伴,前往垂拱殿告知众臣,今日朕不上朝,有事呈交内阁。”
言毕仍批阅奏折,此举令季公公、赵勇心生困惑。
叛乱实乃天大之事,此等情形之下不召内阁商议如何镇压,怎还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