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严厉斥责,却也盼着他们能改过自新。
可如今他身体大不如前,新君即位后,大明会走向何方,他心里没底,只能提前做好后手准备。
与此同时,朱允炆在房间里唉声叹气,来回踱步。
一旁的太常寺卿、东宫伴读黄子澄,眉头紧皱,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黄子澄轻声说道:“殿下,陛下让荣国公在金陵练兵,看来是为防日后有不测。”
“殿下主持修订《大明律》,如今在朝野已有不小的反响。”
“陛下做这些,都是在为将来打算。”
“殿下此时虽忧心陛下龙体,但也得考虑未来局势。”
朱允炆停下脚步,转头问道:“未来局势?”
“你的意思是,将来会有人造反?”
黄子澄微微点头,拱手说道:“殿下,纵观历朝历代,藩王权柄过重,定会引发内乱。”
“就像汉朝初期,藩王叛乱就是例证。”
“还有件事,殿下想必还记得。”
“当年殿下刚被立为皇太孙,燕王入京,陛下说‘风吹马尾千条线’,让殿下和燕王接下句。”
“殿下对的是‘雨打羊毛一片膻’,不知殿下可还记得燕王对的什么?”
朱允炆听到这儿,拳头不自觉握紧,他怎么可能忘记?
当时朱元璋对朱棣的赞赏溢于言表,他咬着牙说:
“燕王对的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黄子澄点头,轻叹一声:“从燕王的应对就能看出,他野心勃勃,绝不愿屈居人下。”
“所以殿下此时必须考虑一件事,那就是限制各地藩王的权力。”
“否则,假以时日,他们定会成为大明动荡的根源。”
朱允炆轻轻点头,眼睛微眯,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自己的三弟朱允熥。
此时,宝安县王府内,朱允熥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他揉了揉鼻子,嘟囔道:“奶奶的,谁在背后念叨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