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得过去。至于黑汉就只能住外院的大通铺了。
因为是“假两进两出”,再上宅龄不新,所以价格不高,并且有讲价的余地,谈来谈去,最后讲定十五万,不过成交条件是王扬必须把百分之四的交易税(当时又名“输估”)给包了。
所以王扬还要多出四千八。
减去买房的十五万四千八,王扬手中的现钱便只剩下十万一千六百钱了。
王扬算完账揉了揉眼睛,养了会儿神,突然问道:“青珊,如果有人要请你做护卫,佣金要多少钱?”
————————
注:南朝房价几万到几百万都有,当然,千万以上的记载也能找到。王扬买的宅子虽然捡了个小漏,但在士大夫里仍算是中等偏得很下了。士族住的一般的都要四五十万。比如南齐时梁州刺史崔庆绪的儿子崔慰祖“卖宅四十五万”(《南齐书·崔慰祖传》)刘宋时蔡廓为豫章太守,为兄蔡轨起宅,蔡轨“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宋书·蔡兴宗传》)
王扬现在还没被京城的房价打击到,更别提还没买别墅(是的,那时贵族圈很流行别墅庄园),等王扬进京后就知道什么是“居大不易”了。第2/2页)
倒不是他在郡学住得不舒服,只是那儿毕竟不是自己家,平时不管是起居还是吃饭,都不好太随便。刘昭待他再好,住得也不自在。
再说还要让黑汉在城中跑折扇的买卖,家里还有小阿五,让他们继续住八营村实在太远。不仅是照顾阿五不方便,有事也不好和自己联络。
更何况那个破茅屋也确实太过简陋了,以王扬和黑汉父女俩的交情,再加上两人马上就要成为他的部曲,于情于理,都得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住处。
王扬和谢星涵吃完饭,便去看房子。
他最开始的想法就是买一个小院,够住就行。可问题是他对外的身份毕竟是琅琊王氏,如果和黑汉他们混住在同一重院落,那便是“贵庶杂处”,不仅会被非议,更重要的是还可能被怀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