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好在老天爷给路走,三十五岁考中举人得授甘泉教谕,算是出人头地了。
接着又说了自己另一个猜测,就是赵家二老可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这年头于穷人家而言不管是女儿还是孙女都是赔钱货,江浙这一带还好些,南方的福建、广东生了女孩直接溺死,好多地方甚至存在无女村,衙门是屡禁不绝。
概风气如此,很难改变。
江浙这边虽不致于大量溺死女婴,农村地区对女孩也多是不重视的。
加之儿子不在了,儿媳又年轻,估计迟早是要跟人跑(改嫁),所以与其白养娘儿俩不如“打包”发送走。
少两个人吃饭,日子也能好过些。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县尊大人有所感触,却说了另一个不同于宋教谕的见解。
看上去好像赵家二老连自家儿子的唯一血脉都不要,心毒的很,但换个角度看这么做未必不是二老想给儿媳和孙女一条更好的路走。
说白了,能让县里出面同赵家“说和”的人,肯定比“贫困生”赵有禄的家境强。
现在对方有求于赵家,赵家二老自然要为儿媳和孙女谋一点“福利”。
哪怕儿媳和孙女过去之后不被人待见,总好过留在赵家受穷好吧。
阴暗一点想的话,只要儿媳知道这个“丈夫”不是真丈夫,那对方就得哄着她、供着她,自然更不敢虐待赵家的孙女。
“听大人这么一说,下官倒觉得真是如此哎,”
宋教谕瞧了眼赵安,已经给这小子办了捐监材料,用不了多久这小子就有监生头衔。
事情又是知府大人交办下来的,估摸监生头衔一办好这小子就能当官,哪怕当不了官起码也能当个管事的吏目,可不比病死的赵有禄强多了。
赵安这边听着怎么感觉赵家二老是天使投资人呢。
不是二轮、三轮,首轮就梭哈,挺有眼光的。
不管赵家二老是出于何目的要把儿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