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队如长龙,前后不知在何处,童贯在车架里,苏武也在车架里。
两人并无什么交谈,那车窗外时不时有快马到来,送进来各种书信与公文,两人在看,看完还要批示或者回复,再派快马把批示与回复送走……
各部大军今日到了哪里,在哪里宿营,哪一部粮草存粮几何,几日要补。还有前方州府道路,大江边的船只情况,临时调整的各部渡江地点……
东京枢密院里来去的禀奏,天子来的信件。京东来的公文,京东来的私人信件……
连头前那些失职的武官如何审判,都有公文来报备……
诸如此类,太多太多,繁琐至极,这是权柄带来的麻烦,在没有先进通讯手段的时代,还要掌控全局,其工程量无比的繁重。
到湖州。
湖州百姓万人空巷而来,站在官道之边,问着一列一列过去的军汉,苏将军在何处?
苏将军的车驾到了,外面那呼喊之声,当真此起彼伏。
湖州知府邢岳,更是站在路边等候多时,童贯并不下车,苏武下车去,便也还有好一通拉扯。
他身边带着湖州的官员,带着湖州的士子,来来去去说得许久,依依不舍才上马去追前头的车架。
到得苏州,场面小了些,但也还是这般场景。
倒也有意外,秀州也近,秀州的文武也来苏州官道送别,倒也合理,头前秀州,已然起贼,眼看着贼势就要大起,苏武前锋就到苏州,连战两番大胜,秀州之贼也就偃旗息鼓了。
苏州官员大小也都见过,苏武拉扯几番,自然再见秀州官员。
倒是有些意外,湖州苏州的送行,那都是一车一车的东西来送,这也是苏武愿意拉扯几下的原因所在。
但这秀州,只来了人,没看到一排一排的车架,
苏武不免有些不喜,只管一拱手:“多谢秀州诸位同僚远来一趟,军事繁忙,我这就上车去也!”
却是一人上前来:“在下知秀州李纲,多谢苏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