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来告诉贞莲此事的吗?你是听谁说的,名字都弄错了。”
杨才人脸上飞起一丝红霞,低着头道:“妾身是听勇儿说的,他说的应该是潘龙,是妾身记错了。”
李治笑道:“那就不奇怪了,三郎那孩子,就对这些事感兴趣。你继续说吧,朕也听听。”
杨才人低声道:“还是陛下说吧,妾身怕又哪里记错了。”
李治道:“无妨,你若是说错了,朕再给你指出来。”
朱贞莲抿嘴一笑,道:“杨姊姊,你就说吧。”
杨才人出山池院这么久,皇帝也只去过她那里一次,并且没有让她侍寝就走了。
她也知道这是难得与皇帝亲近的机会,便不再推辞,轻轻道:“敌人三路进攻,除海上一路,最强的一路是北边的契丹。”
“七月十三,契丹骑兵三万,进犯燕平堡,攻打三日后,营州副都督高侃率军驰援,会同燕平堡守军,在城外与契丹主力大战,取得大胜。”
“契丹人向北而遁,我军追击,在白山附近,遭到奚人埋伏,契丹人也趁机反攻,高侃将军奋力接战,激战时,另有一支唐军从西北方向而来,攻打奚人侧背,导致奚人大乱。”
第2/2页)
杨才人的声音温柔糯软,娓娓动听,她说的很慢,每说两句,都会看李治一眼,观察他的表情,生怕自己说错了。
朱贞莲听到此处,惊奇道:“这支唐军哪里来的?”
杨才人微微一慌,道:“勇儿只说有这么一支军队,我也不知哪里来的。”
李治接口道:“这支军队是高侃留在西北方向,防备奚人。奚人出动后,他们才会及时参战。”
杨才人红着脸,道:“陛下,还是您来说吧。”
李治这次也不推辞,听着杨才人讲述战争,他都快睡着了,一点热血激荡的感觉都没有。
“契丹、高句丽和百济虽一起攻打营州,其实各怀鬼胎,并不是真心同盟。就说高句丽吧,当契丹与我军在白山大战时,高句丽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