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离开甘露殿后,在观湖台午睡了大半个时辰,命人把奏章拿到观湖台处理。
正批阅时,王伏胜从远处小跑而来。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查清楚了吗?”
王伏胜道:“回陛下,都查清楚了,许敬宗曾去找过萧嗣业,萧嗣业又找过郑仁泰,所以郑仁泰才会反对攻打高句丽。”
李治听完后,点了点头。
今日常朝的情况,他自然注意到了。
官员之中,不仅有人开始反对攻打高句丽,甚至还和尉迟恭起了冲突。
正因这个原因,他才能轻而易举的驳回了李勣等人请求攻打高句丽的要求。
在这件事上,许敬宗显然出了大力。
那日面见金燕时,他不过是在武媚娘建议下,才把许敬宗喊了过来。
虽说后来他有意通过金燕讲述百济的事,让许敬宗明白他反对攻打高句丽的态度。
却还是没想到,许敬宗办事如此得力,立刻联系朝臣,与李勣等人对抗,让他方便了很多。
难怪历朝历代,皇帝们都喜欢这种不问立场,一心附和皇帝的大臣,用起来真的很顺手。
当然了,这种人往往只会追求权势地位,好用归好用,却绝非治世之良臣。
在朝中留上一两个可以,却不能让他们掌控权柄,否则只会变成李林甫、蔡京、严嵩那样的奸臣。
无论如何,东北边的战事可以告一段落。
这几年来,契丹一直是李治心中的一根刺,明知他们要反,却只能干等着。
如今终于反了,他反而轻松很多。
王伏胜又道:“陛下,臣过来的路上,有内侍通报,鸿胪寺少卿戴至德求见,在承天门外候旨。”
只有十二月和一月,鸿胪寺官员才能直接进承天门求见皇帝,平时是没这个资格的。
李治道:“知道是为什么事吗?”
王伏胜道:“听说是新罗又派来了两位使节,一人是金仁问,另一人是新罗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