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似乎从德国人的“不幸”中找到了一丝微妙的平衡感,他淡淡地评价道:“同盟作战,本应互为犄角,同心协力。若一方如此不堪,则同盟形同虚设,甚至反受其累。此亦为国与国交往之前车之鉴。”
独立团的战士们更是乐不可支:
“德国鬼子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找这么个盟友,还不如自己单干呢!”
“这意国兵真是走到哪坑到哪啊!”
【帝皇空间反应】
皇帝们看到昔日不可一世的“西方强国”德国,竟然被自己的盟友坑得如此狼狈,也是表情各异。
秦始皇嬴政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盟友?哼!唯有自身强大,方是立国之本!将国运寄托于所谓盟友,终究是镜花水月!若盟友如此不堪,不如早日弃之!”他信奉绝对的实力和独立自主。
汉武帝刘彻抚须沉吟:“合纵连横,乃兵家常事。然择盟友,需察其国力、军心、信义。若所托非人,则引狼入室,反受其害。此德意志之君臣,识人不明矣!”他认为选择盟友的眼光很重要。
唐太宗李世民微微点头:“《贞观政要》有云:‘君择臣,臣亦择君。’国与国之结盟,亦是如此。德不配位,力不从心之盟友,于己无益,反为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强调及时止损的重要性。
明太祖朱元璋则是幸灾乐祸:“活该!谁让他们找这么个废物点心当帮手!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靠外人?靠不住!还得靠自己拳头硬!”他对所谓的“盟友”嗤之以鼻。
乾隆皇帝摇着扇子,总结道:“嗯,看来这同盟之道,亦是颇有讲究。盟友之间,当实力相当,志同道合,方能彼此扶持,共克时艰。若一方过于孱弱,或心怀鬼胎,则此盟约不如无。观此意国与德意志之盟,貌合神离,互为拖累,实为败笔。”
光幕上的画面渐渐淡去,最后汇聚成“意国‘面条军’传说”这几个大字。
系统那宏大而毫无波澜的声音,为这第十名的盘点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