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高景明这样的,案几上摆放的是笔墨纸砚,身边还有伴读,稍差一些的,案几上摆放的则是毛笔清水石板,最次的就只有棋盘大小的沙盘和木棍了。
很显然,家境不同,能享受的教学资源也是有差距的,学堂也没法抹平这样的差距。
但这并不能完全左右如今这些孩子的未来,只能说是下限的高度不一样,未来的上限就不好说了,通过努力是有机会持平乃至超越的。
这可不是陈宣生活的地球,讲究一个人的努力敌不过别人三代积累,是金子会发光体现得更加具体。
虽然不可避免家境好的比家境差的要顺利太多,但家境差的出人头地的机会总是要高过陈宣生活的地球……
钟声停下,玉山先生几乎是卡着点转着轮椅进入教室,顿时变得落针可闻。
“全体见礼”
一个略显中气不足的童音响起,旋即所有人站起朝着玉山先生拱手齐声道:“见过先生,先生晨安”
目光扫视,玉山先生点点头温和道:“嗯,诸位晨安,坐”
“谢先生”
见礼完毕,相继落座后,玉山先生取出一个小册子道:“下面开始点名,念到的应一声,何元庆”
“到”
“夏云”
“到”
“……”
念了十来个名字,于是先生明显顿了一下,继续道:“周林”
“到”
一共点了二十八个名字,其中就有高景明的,伴读书童却不再此列,不是正式学子名字皆不在名册上面。
第2/2页)
说白了书童只是下人,陪同读书是恩惠,很多时候是要从事一些杂事的,经常缺席也属正常。
在玉山先生停下后,有学子突然开口提醒道:“先生,你还没点任方的名字,他没到,座位空着的”
此言一出,有人小声讨论那家伙要倒霉了,还带着点等同学挨罚的幸灾乐祸。
但玉山先生却是目光一暗沉吟道:“任方以后